足球资讯介绍
新能源关税升级背后:中国产业链全球“造船”,欧美砸钱也难拦
2025-08-04
2月,欧盟突然“翻脸”,对中国新能源车关税动手,最高达38.1%,德国车企跳脚,法国却在后头加把火——这场关税大戏,谁赚了谁吃亏?
对中国车企来说,2023年刚刚冲进欧洲市场,2024年还在法兰克福刷存在感,结果2025年直接被“卡脖子”,一夜之间,谁都觉得欧洲市场变天了。
但问题来了,欧盟真想“自断后路”吗?德国大众、宝马、奔驰的高管一个劲儿给布鲁塞尔写信,谁也不想把中国电池供应链砍断——毕竟,欧洲本地电池厂,产能跟不上,成本高得离谱。
表面是贸易摩擦,本质是各国政府在“砸钱拼政策”,欧洲砸补贴想扶自家电动车,但新能源核心零部件还得靠中国,关键时刻谁也脱不开身。
咱就问,这种“你制裁我、我还想卖你电池”的操作,能持续多久?欧洲车企敢真和中国断供吗?
法国的算盘很直接,自己电车品牌弱,就想借关税挡住中国车,给本土企业喘口气,结果德国一看,这不是砸自己饭碗?法德在欧盟桌上暗戳戳拆台,2025年春天这场分歧直接公开化。
德国总理肖尔茨四月访华,带着一堆汽车大佬,没别的,就是要让中国继续供货——欧洲电车想便宜快上路,没中国电池,这事儿压根干不成。
美国在这波当然没闲着,拜登政府2024年底刚出台《清洁能源安全法案》,限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市场,2025年继续追加关税,鼓励本土造芯片、造电池——但美国企业真能摆脱中国供应链吗?
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扩产,马斯克嘴上说“多元化”,订单却照样靠中国供货,美政府的“脱钩”政策,企业执行起来一地鸡毛,这不是现成的例子?
回头看亚洲,日韩也没闲着,韩国政府2025年3月砸下300亿美元补贴,拉本地电池厂扩产,日韩车企四处找替代,结果还是离不开中国锂矿和材料。
全球新能源这仗,已经不是单纯的贸易壁垒,更像各家“政府出钱、企业打仗”,谁能拿到补贴、谁能锁定原材料,决定了今年产业链站队的底气。
中国这边底气在哪?一是规模大,2025年动力电池全球出货量占六成,二是技术进步快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每年新品都在推,欧洲品牌想自研,研发周期、成本都劝退。
还有一点,政府政策配套,像“新型储能补贴”“出口退税”这些,直接让企业敢出海、敢打价格战,这就是咱的“”。
对手在拼命“拆墙”,中国企业在拼命“造船”,一边是壁垒升级,一边是全球扩张,这场博弈,谁先顶不住?
节点很关键,2025年6月,欧盟正式实施新关税,同月中国商务部反制,启动对欧盟乳制品、烈酒等产品的反倾销调查——这下,欧洲农产品出口商急了,法德政府内部压力山大。
这就有意思了,欧洲拿新能源车“开刀”,中国反手就掐农产品,谁能承受得起供应链的“互伤”?
市场反馈很快,7月德国大众宣布推迟在西班牙新电池厂投资,理由就是“政策不确定”,这下欧洲本地就业和投资都受影响,欧盟内部开始反思,关税真能保住产业吗?
美欧想围堵中国新能源,结果搞得自家企业进退两难,产业链全球化的趋势,真能靠关税拦住?
反观中国企业,头部车企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激增,东南亚、中东、拉美市场全线增长,欧洲市场遇阻,但全球布局反倒加速,这是不是另一种“破局”方式?
这场全球新能源“拉锯战”,关税只是明面,背后其实是技术、政策、市场的三重较量,谁能持续创新、谁能拿到市场、谁能扛住政策变动,才是决胜点。
那么问题又来了,下一步欧美还会出什么新招数?中国企业又该怎么“曲线突围”?全球产业链会不会彻底“脱钩”?
答案,或许要等下一个关键节点才能真正揭晓。
新能源关税升级背后:中国产业链全球“造船”,欧美砸钱也难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