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球资讯介绍

足球资讯介绍

基洛级又来联演,中国已边缘化它,俄军仍把它当主力

2025-08-19

同一片海,一个把旧艇当宝,一个把旧艇往库房角落挪,我一时间也分不清谁更心硬。

我说这话时,俄方那艘636.3正准备靠泊,表面干净,像老兵把靴子擦得发亮。

旁边的年轻人小声嘀咕:这玩意儿,三千吨级,居然还在联演里跑主力。

说完又憋笑,像怕打扰到谁的体面。

镜头先拉回2010年。

圣彼得堡号从海试回港,677型首艇,按理说应当鲜花和军乐。

现场气氛却淡得出奇,海军代表签收那一刻,脸上的肌肉像被冻住。

前期预算被掰成碎块,船厂骨干流失,返工次数多到我都不敢往下写。

它最终服役不到15年,2024年退役的消息一出,俄方朋友把手机扣在桌上,茶杯转了半圈,没再说话。

再往前翻一点,1997年,首艇开工;2004年,下水;纸面愿景很美,混合艇型,减少体量,留足浮筏空间,安静指标往上抬。

可现实总会顶着人往后退。

配套和资金像两只小手,把项目拉成一股子长线,打个结,再拉直,痕迹还在。

转回636.3,就顺滑很多,延续877思路,双壳或加强壳体,73米的长度、近10米的宽,水下排水量约3000吨,维护脾气好,交付也稳,外贸口碑撑着脸面。

镜头切回沿海某地联演。

这个时段不适合多说地名,海风是真冷。

636.3入列侧向掩护,潜深员的手习惯性摸了两次阀门。

对面队形里,039系列的线条更紧,尾缆拖得极细。

声纳兵说了一句,像猫走路。

周围的人没笑,只点头。

AIP那点家底在低速段很好用,静得让人心里发虚,仿佛海底的表盘整个停住。

中国在这条路上折过一次,得记。

2013年前后,中俄做过2+2的设想:前两艘由俄方建造,后两艘技术转移,中方自建。

纸上推演十全十美,混合壳体的痛点能顺势补上。

后来圣彼得堡号的青春痘越冒越多,可靠性指标压不住,决定该来就来止损。

那天项目组散会,走廊里只有电梯提示音。

没有怨气,更多是这口气不能白咽的韧劲。

别把039家族说得像神话。

039A开始,AIP上身,吨位一路涨,B、C接着补,水下排水量向4000吨逼近。

好处是续航和静音做出了厚度,代价是近海灵活度被拖拽。

你在东海、黄海这样的浅水环境,转向角一大,湿面积阻力就跟你抬杠,动力系统要咬牙。

工程师们在图纸上抠每一寸空间,把设备放上浮筏减振基座,再给管路让出一指宽的余量。

讲究的不是漂亮话,而是分贝曲线。

转折也有光亮。

2017年,某个展台上,S1100模型悄悄摆出来。

没有喧闹,只是把姿态摆正:混合艇型,我们自己也能做。

2022年,外媒冒出试航的报道,可信度不能一口咬死,不过圈里人从供应链的动静能听出些节拍,像是船台那边的下料声更密了。

若一切顺着走,2030年前后看到新一代混合艇型的正面照,不算冒进。

俄方把636.3留在手里没错,属于能用、够稳、活儿细的老匠人思路。

大修容易,单价压得住,训练体系不用重写。

海上这种事,先有船,再谈理想。

677型没有被完全丢弃,更多像拆零件做题库,把成熟的小项塞回老平台,逐步把系统拖向现代。

看着不帅,管用。

中国路径不同,节奏更像查表和快改。

039系列是一座台阶,台阶尽头不是终点,而是另外一个楼梯口。

混合壳体这道坎必须跨。

理由很直白:在近海高密度反潜环境里,小一号的体量带来更小的回声界面,低速隐伏更长,机动更细。

AIP继续优化,高比能电池谨慎推进,综合电力的冗余度得往上加,声纳阵列要重做布局,指控系统再精简人机界面。

说起来像念清单,干起来一项项拔钉子。

有位参训军官当晚回到营房,鞋还没脱,先把当天的噪声记录复盘。

他说基洛的好处不用教,皮实。

坏处也都知道,空间安排老思路,升级每挪一步就得把里面的一排排家具腾开。

中国艇的反过来,自动化程度上去了,留给人的容错空间缩了,训练强度必须顶住。

两条线都没走错,只是各有命题作文的分值权重。

行业常识也得摆上桌。

苏联时代定的677目标没,方向清晰。

是体系被截断过一回,预算拉闸,研发节拍乱了,对静音、能、材料、软件的综合耦合就像打了喷嚏的交响乐团,音色对不上。

中国没被迫断线,吃过基洛的红利,才有余力做下一步的混合壳体叠代。

这不是嘲讽谁,只是事实的形状。

话又拐回那几个数字。

基洛家族长度约73米,宽接近10米,水下排水量3000吨级,双壳或加强壳体,安静度靠的是成熟工艺和薄薄的运气。

677作为混合艇型的方向,一直在修错题,圣彼得堡号的短命是个提醒。

039A/B/C往4000吨逼近,性能上扬,灵活度变差,逼着新平台上马。

S1100公开出现,这是我们掌握混合壳体的实锤信号。

把这些碎片拼一拼,路线图就出轮廓了。

有人总爱问谁强。

这句问号放在海里没意义。

浅海的温跃层像一道懒洋洋的幕布,谁先被听见,谁先吃亏。

再多的争辩,不如在听音室里把那条噪声谱线摁下来一分贝,工程师会乐得像捡到一节加粗的电缆。

至于联演的胜负,不写,没必要。

信号已经丢出去,手法也看得到,足够了。

把话收一收。

俄罗斯握着今天能开的船,中国把明天要的壳焊在船台。

两种选择,都不虚。

海上对错不靠话术,靠谁能把自己暴露的时间再缩短一秒。

等到2030年前后,再看一眼水面上的波纹,可能就认识不出谁是谁。

最后丢一句,不是挑衅,是提醒:老朋友来访是一件事,路线分叉是另一件事。

哪一种更值钱,别急着下判词,先留给海水和时间去鉴定。

你若恰好懂这行,留言里别空谈强弱,写写你见过的噪声控制小窍门,或者某次海试的奇怪故障。

我更想听这些。

足球资讯介绍

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13-2024